牧海逐夢之(三) “原種”把遼參的根留住
在大連金普新區大李家街道東部沿海有一座小島,名叫“蛋坨子”。此島是我國東北候鳥遷徙的必經之地,各類候鳥有84種之多,年均繁殖5-10萬只。每到春季,候鳥便來到這里產卵、孵化,島上的草稞子里就會布滿大大小小的鳥巢,每個巢穴里面都有三五只玲瓏可愛的鳥蛋,“蛋坨子”由此得名。
蛋坨子不光是鳥類的天堂,還是赫赫有名的遼刺參的故園。蛋坨子周邊海域水質潔凈,水溫適宜,海岸曲折,礁石林立,藻類資源豐富,是天然的刺參棲息場所。這里出產的海參個大、壁厚,出皮率達65%—68%,高出一般海域三到五個百分點。正是蛋坨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打動了農業部原良種專家,2002年,蛋坨島周邊5000畝海域被劃定為國家級刺參原種場。建設和管理原種場的重任交給了劉春寶創立的大連棒棰島海參發展有限公司。
原種場的主要任務是搜集、整理、保護刺參原種,不允許任何外來物種侵襲和人工干預,確保刺參種質資源的純正性。為此,棒棰島組建了40余人的護海隊,實行準軍事化管理。購進大馬力看護船、快艇,全天候在蛋坨海域巡邏、駐守。在陸上建立起8個觀察哨,24小時派人值守。同時,利用夜視儀、遠程監控等技術手段,強化管控措施。經過多年建設,原種場現有核心保護區海域5000畝,刺參良種底播示范海域10000畝,同時還建有陸上保種、育苗水體12000立方米和漁業科研碼頭1座。原種場核心區海域優質刺參親本數量已由建場初期的25萬頭增至100多萬頭。
2013年,大連刺參原種場被農業部評為“現代漁業種業示范場”;2016年5月,農業部專家來到原種場進行復查,對原種場規范化管理和技術創新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養生保健意識的增強,加之刺參育苗養殖技術的普及,刺參產量逐年增加。但在產業高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種質退化等諸多問題,直接威脅著刺參產業的健康發展。比如,不少育苗室利用養殖刺參進行累代繁殖,導致刺參遺傳多樣性減少,抗逆性差,抗病能力大大降低,病害頻發。這也是刺參育苗、保苗期間大量違規用藥,從而使成品海參藥殘超標的重要原因。
為防止海參苗種出現病害,除了利用原種場健康苗種作為親本外,劉春寶還琢磨著改善育苗設施,改進生產工藝。以前,育苗室池壁都是用水泥罩面,時間一長,海水就會把水泥面腐蝕成一個一個肉眼很難發現的孔洞,這里面就會藏有大量的細菌。劉春寶找來防腐處理專業公司,利用“兩布三油”工藝,把所有的水泥池壁裱糊了一層玻璃鋼。雖然這項工程的造價大,但劉春寶覺得這是百年大計,錢花得值。
劉春寶的“革新夢”還沒結束。生產中他又發現即使在玻璃鋼水池中也會有少量細菌殘存在池壁上,該怎么辦呢?冥思苦想幾天后,劉春寶又有了新的想法。既然這些細菌適合于在海水中生存,如果在淡水中不就無法存活了嗎?于是,他要求工人們在清理完池壁、池底后,在育苗池里注滿淡水浸泡24小時。這一招果然靈驗,從此以后,水體中細菌量大大減少。在一次項目研討會上,劉春寶拋出了“淡水消毒法”理論,令在場的許多養殖專家大感意外,直呼“高手在民間”。
面對種質退化,良種匱乏的現狀,劉春寶感到作為原種場有責任擔負起保衛種質安全的任務。2017年底,棒棰島申報的《大連刺參水產種質資源場項目》得到農業部批復,該項目通過搭建刺參資源保存、科研和良種選育開發平臺,使原種場成為刺參種質保存、良種選育、品種培育、健康養殖和良種推廣的研發基地,實現刺參種質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關注我們
COOKIES
我們的網站使用 cookie 和類似技術來個性化向您展示的廣告,并幫助您在我們的網站上獲得最佳體驗。 欲了解更多信息,請參閱我們的隱私和 Cookie 政策
COOKIES
我們的網站使用 cookie 和類似技術來個性化向您展示的廣告,并幫助您在我們的網站上獲得最佳體驗。 欲了解更多信息,請參閱我們的隱私和 Cookie 政策
這些 cookie 是支付等基本功能所必需的。 標準 cookie 無法關閉,也不會存儲您的任何信息。
這些 cookie 收集信息,例如有多少人正在使用我們的網站或哪些頁面受歡迎,以幫助我們改善客戶體驗。 關閉這些 cookie 將意味著我們無法收集信息來改善體驗。
這些 cookie 使網站能夠提供增強的功能和個性化。 它們可能由我們或我們已將其服務添加到我們頁面的第三方提供商設置。 如果您不允許這些 cookie,那么部分或全部這些服務可能無法正常運行。
這些 cookie 幫助我們了解您感興趣的內容,以便我們可以在其他網站上向您展示相關廣告。 關閉這些 cookie 將意味著我們無法向您展示任何個性化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