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棒棰島上榜!全國第一批海參科普教育基地
近日,2021-2025年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補充認定名單正式發布,中國科協組織專家對申報單位及材料進行認真審核,經過初評、終評和公示,由農業農村部推薦的大連棒棰島海產股份有限公司“大連刺參原種場”科普教育基地被中國科協命名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2021-2025年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補充認定名單
大連棒棰島海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我國較早從事海參工業化、規模化生產的企業。主營海產品養殖、收購、加工、銷售等,注冊資本6700萬元。構建起了集刺參原種保護、苗種繁育、底播增殖、精深加工、科研開發和市場營銷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
大連刺參原種場為深入挖掘海參文化,普及海參科學知識,投資建設的兩處集科普、旅游、海參文化宣傳于一體的科普教育參觀走廊,將科普宣傳內容與海參育苗、養殖和加工真實場景相結合,集中展示企業發展新成果、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弘揚海參文化和漁業工作者的勞動精神,提高全民科學意識和科學素養,建立行業領軍形象,引導社會大眾相信科學、和諧理性的思想觀念。
大連刺參原種場科普教育參觀走廊分為育苗養殖基地和加工基地兩處,總長度450米,面積1265平方米,將科普宣傳內容與海參育苗、養殖和加工真實場景相結合,讓參觀者在獲取科學知識的同時,可以親身體驗海參生產加工全過程。基地先后被認定為“大連市科普基地”、“遼寧省科普基地”和“中國水產學會科普教育基地”。
育苗養殖基地科普參觀走廊:總長110余米,面積205平方米。走廊一側設置大型科普展板,圍繞海參起源、種類分布、生物學特征、種質資源保護、育苗養殖加工、地理標志、食品安全、遼參文化等內容,分10個主題展示板塊,圖文并茂,深入淺出地對海參的歷史起源和文化淵源做了形象展示。
走廊另一側是刺參種質資源場保種庫,展示海參苗種生長、種參蓄養等生產過程實時場景。
海參標本室面積40平方米,搜集到包括遼刺參在內的世界各地海參品種46種,計224個,其中,浸制標本121個,干制標本100個,海藻標本3個。
科普走廊還設置了潛水員捕撈海參裝備展區,實物展示捕撈海參使用的輕潛、重潛的潛水服、潛水器材以及相關文字介紹。
加工基地科普參觀走廊共設置35組展示櫥窗、106平方米傳統海參加工場景復原展示廳和312平方米的互動體驗館。通過詳實的文字、圖片和實物,介紹了海參的起源分布、生物學特性、營養與功效、古代典籍中的海參記述以及我國刺參產業的發展歷程。
加工基地科普走廊
傳統海參加工場景展廳陳列了捕撈船、壓氣泵和重潛裝備等捕撈用具。同時,還將遼南漁家加工海參的場景做了復原,生動親切,歷史感強,鄉土氣息濃郁。
展廊貫穿即食海參車間、淡干海參車間、保健品車間。游客行走間可以觀摩萬能自動烹飪鍋、高溫高壓殺菌釜以及超低溫冷凍干燥機等先進的海參加工設備,還能夠看到場面壯觀的干參晾曬場。
大連刺參原種場科普教育基地免費向公眾開放。每年吸引大連海洋大學、大連工業大學、中小學師生和社會群體開展科學實踐活動。目前,公司已獲得授權的專利共有28項。公司出版《遼參文化》專著,發表多篇專業論文,2017年,獲得國家海洋局海洋科學技術獎。
游客參觀遼參科普走廊
《遼參文化》專著
2018年以來,大連刺參原種場科普教育基地累計舉辦各類基地展覽、技能培訓和實地技術支持近百余次,累計覆蓋人數近萬人。
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的認定,是對大連刺參原種場科普教育工作的充分肯定。未來,大連刺參原種場將繼續以“遼參”品牌為抓手,以文化振興為引領,依托自身技術優勢,實施“公司+原種場+養殖戶”的戰略發展模式,充分發揮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以大連刺參原種場為窗口,不斷提升農民素質,落實綠色發展理念,開展生態環保宣傳,組織志愿服務活動,培養農民群眾文明生活、科學生產和科學經營能力,積極構建科普助力鄉村振興的工作格局。

11 May,2023